德國施羅斯療法

德國施羅斯療法的百年經典 1921-2021

撰文: 汪作良醫師

台灣復健專科醫師。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醫學博士。現任台北市衡觀診所院長、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理事長、中華全衡學會理事長、台灣復健醫學會學術教育委員、台灣肌痛學會理事、 德國脊椎側彎施羅斯療法台灣分部主席、專長為脊骨精準矯治、全衡結構療法。

 (本文受著作權法保護,引用本文的部分或全部,須先經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


百年經典總覽

如果把施羅斯療法的歷史寫成一本書,那將是一部三代人積累的專業鉅作。

由韋斯醫師的外祖母凱瑟琳娜-施羅斯(Katharina Schroth) 女士於1921年在德國麥森(Meissen)開設的治療所開始,這個在地球上第一個結合了針對性的動作矯正、呼吸模式矯正和姿勢覺知的矯正來治療脊椎側彎的方法,從此拉開了序幕。

第二代是韋斯醫師的母親克麗斯塔·施羅斯(Christa Schroth)女士。她改善了治療的方法,並引入一套簡單的分類系統,這系統至今仍廣為醫療人員使用。此外,她也發現腰骶彎弧(即第四弧)對側彎的姿勢矯正的重要性。

第三代的韋斯醫師(Hans-Rudolf Weiss)將傳統施羅斯療法改良,加入新的姿勢教育內容,於2006年,發表了他創新的「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新的療法同時兼顧矢狀面曲線的矯正並強調維持日常生活矯正姿勢的重要 。過去十多年來,創新的施羅斯療法開始走出歐洲,在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韋斯醫生持續在全球訓練醫生和治療師,並專注於研發與施羅斯療法完全契合的「GBW施羅斯背架」; 這個背架現在已在北美洲、歐洲與亞洲風行有年,聞名遐邇、全球知名。

 施羅斯療法的濫觴

      韋斯醫師的外祖母凱瑟琳娜-施羅斯(Katharina Schroth) 女士於1894年2月22日在德國的德瑞斯頓(Dresden)出生。她患有中度的脊椎側彎,十六歲時曾穿著鋼製的背架來治療側彎。後來她決定要開發一套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受到氣球膨脹的啟發,她嘗試在鏡子前面,把氣體吸入身體凹陷的地方,矯正軀幹的變形。她針對不同型態的側彎設計針對性的矯正動作,將變形部位作「鏡像反轉」,達到過度矯正的目的。她認為要控制姿勢,只能透過改變姿勢的覺知(postural perception)來達成。

        這對脊椎側彎的治療來講,在當時都是全新的概念。它包涵了針對性的姿勢矯正、呼吸模式矯正和姿勢覺知的矯正。她於1921年在德國麥森(Meissen)開設的小治療所內進行這些治療,患者的復健療程為期三個月,這是施羅斯療法的濫觴。當時大部份患者的側彎都相當嚴重,側彎角度都超過80度,肋峰很大,變形部位非常僵硬,而且成因多樣化,不限於原發性的側彎。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和40年代初期開始,她的女兒克麗斯塔-施羅斯(Christa Schroth),成為她的得力助手,兩人一起工作了數十年。

在上世紀30年代,凱瑟琳娜-施羅斯(站在相片背景中間)與她的患者合影。(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上世紀30年代在凱瑟琳娜-施羅斯於德國麥森開設的治療所裏,一群嚴重的脊椎側彎患者在花園做運動。(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一群有嚴重胸部脊椎側彎的患者在做肌肉圓柱運動。(上世紀30年代在德國麥森拍攝。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在1961年,母女二人搬到Bad Sobernheim開了一間治療中心,吸引了很多患者,住院的側彎患者常高達150人,住院期通常是六個星期。每天早上、下午各數個小時的時間,患者一起做矯正運動,以喚醒他/她們的自我責任感。第一個療程為期至少4-8週,以後回來複訓時,為期至多兩週即可。
右圖是在Bad Sobernheim新的治療中心内,克麗斯塔·施羅斯在治療患者時留影。(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1970年代,克麗斯塔·施羅斯女士改善了治療方法,並引入一套簡單的分類系統;這系統至今仍廣為醫療人員使用。此外,她發現腰骶(代償)彎弧(即第四弧)對側彎分型的姿勢矯正很重要。

左圖是根據萊納特 - 施羅斯(Lehmert-Schroth)的原始分類。分為左邊的三弧型態與右邊的四弧形態。(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第一個科學證據

      施羅斯療法的第一個前瞻性對照研究的患者取樣是1989-1991年間在Bad Sobernheim診所內的患者。其研究結果於1995年在德國發表 。1997年則是第一次以英文發表研究結果 。其後的對照研究則收集了其他區域,年齡和性別都匹配,且沒有接受過治療的個案當作對照組 。此外,針對心肺功能的改善、肺活量的改善、肌電圖和治療對疼痛的影響,也做了相關研究 。

        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世代研究(cohort studies),研究設計是比較治療介入前後的差異,但沒有中、長期的追蹤。雖然如此,研究的患者樣本數是很大的。一項研究檢視了794個患者的心電圖,發現做了六個星期的住院施羅斯復健治療後,右側心臟的勞損明顯減少 。另一項肺活量和肋骨活動度的研究受試者超過800人,在「脊椎(Spine)」專業期刊發表 。另一項關於住院復健治療後肌肉活性減少的研究,有超過300位患者參與 。唯一追蹤超過30個月的中期研究收集1989至 1991年期間治療的患者;這項研究是2003年發表的前瞻性對照研究的基礎 。

        過去十多年來,韋斯醫師匯集了超過一個世紀的集體經驗,致力於提升針對性脊椎側彎的復健技術,發表了近百篇的科學研究論文。這種針對脊椎側彎而發展的施羅斯療法已改善了世界各地很多脊椎側彎患者的生活,也讓他們的側彎度數減少許多。經過實證研究證明的療效包括:阻止成人側彎的惡化、改善青少年的側彎度數、改善姿勢外觀、改善肌肉失衡,減輕或消除疼痛,和改善肺活量及胸部擴張能力。

 變革與創新

      在上世紀90年代,矯正胸腰大彎的治療有新的進展。這包括利用腰大肌產生的抗旋(counter-rotation)效果。然而教導的運動愈來愈多是在在躺下的體位進行,並使用很多不容易在家裏垂手可得的矯正道具。

        韋斯醫師因此對傳統施羅斯方法的各個面向作了分析 (Weiss 1988)。傳統施羅斯方法的一個最重要的元素,是在某些不對稱的直立位置開始,藉由姿勢性反射,來自動預先矯正側彎變形。而運動則能加強這種預先的矯正。如果起始的體位是躺卧,由於無法誘發姿勢反射,就不能作姿勢的預先矯正。換句話說,即使運動開始時是採不對稱姿勢,但因為是躺卧,姿勢矯正就無法見效。

這是在德國Bad Sobernheim凱瑟琳娜-施羅斯診所的典型運動教材。高舉雙臂會導致平背變形的惡化 (Weiss 2011)。(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傳統的施羅斯治療方法需要多種不同的道具,並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在圖示的例子裏,由於患者都躺在地上,不能利用姿勢矯正反射(corrective postural reflex),來自動改正姿勢 (Weiss 2011)。(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隨著時間巨輪向前推進,施羅斯診所矯正運動的重點漸漸放在矯正不對稱的骨盆,以改善腰骶區的彎弧。不幸的是,施羅斯傳統強而有力的矯正方法漸漸減少。矯正只達到中線,使骨盆對稱,而不是作過度矯正。而治療方法也變得愈來愈複雜,焦點放在微細的偏移,但忽略了主彎的矯正。

        自從Asklepios 集團接手經營Bad Sobernheim的診所後,療程變得更加複雜,患者學習起來也更為困難。不幸地,當時診所的院長,即韋斯醫師,深感自己無法清晰地預見未來診所治療發展的方向,覺得有必要重新檢視現有的治療方法,聚焦在更有效率的矯正運動。

        那時候,一位治療師有時需要同時治療15至16個患者,人數過多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療效。此外,施羅斯診所的運動療程內容也停滯不前。雖然原先的施羅斯運動依然有效,但患者似乎得花更大的精力才能做到。另一方面,外界背架治療的技術也一直在進化和演進。

        診所愈來愈多的患者是彎弧少於40度與典型的平背患者,但診所在矢狀面的矯正方法並沒有系統性的發展。傳統施羅斯的療程是用來治療超過80度的重度彎弧,合併軀幹旋轉和肋峰造成的駝背體態。對於中度彎弧的矯正,只有在冠狀面與橫斷面作矯正,較少考慮矢狀面曲線的矯正。那時候矯正平背的唯一方法是作旋轉式呼吸,但作運動的起始位置仍然是提起雙臂,這反而會加重平背變形。

        2006年,韋斯醫生發表了他創新的施羅斯療法,新的療法同時兼顧矢狀面曲線的矯正 。同年,他發表了「脊椎側彎保守治療方法的最佳實踐」的文章。在2007年波士頓的SOSORT會議上,他介紹了這個創新療法的原則。

        除了運動治療與姿勢改正的創新內容之外,韋斯醫師也積極研發符合施羅斯治療概念的「施羅斯背架」,依照脊椎側彎的精確分型,製作最高標準的脊椎側彎矯正背架。這對於在青春期快速成長的側彎孩子,不啻為事半功倍的一大福音。令人振奮的是,這個輕巧、舒適、透氣、有效的「施羅斯背架」,已經可以在本體系的醫療院所取模製作。

 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 走向全球化

      過去十年來,施羅斯療法開始走出歐洲。應用這個源自傳統施羅斯療法、創新演化出來的「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也在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如烏克蘭、俄羅斯、南韓、中國、台灣、日本、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亞、和一些歐洲的治療中心。韋斯醫生持續在全球訓練醫生和治療師,並專注於研發與施羅斯療法完全契合的「施羅斯背架」; 這個背架現在已在北美洲、歐洲與亞洲風行有年。

        由於脊椎側彎患者一直渴望能找到阻止側彎惡化、改善姿勢外觀、減輕疼痛和取代手術的治療方法,依據施羅斯概念的治療方法與矯正背架的療效很快就傳播出去,現已聞名遐邇、全球知名。 

        過去20年來,韋斯醫師評估了超過35000張穿著背架照的X光片,致力於改善背架與矯正運動的療效 。從2004年起,新加入的運動項目縮短了訓練時間,然而治療的概念仍謹遵凱瑟琳娜-施羅斯首倡的三維治療方法。2010年,「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Schroth Best Practice Program)」正式確立,患者能在短期就見到復健的成效。此種「脊椎側彎短期復健(SSTR)」的療效研究同時在世界各地重複進行,結果如同先前的初步研究一樣,效果卓著 。

        「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特別強調日常生活正確姿勢的維持,以免日常活動中不當的姿勢,導致矯正成果前功盡棄。在加入矢狀面的矯正概念後,療程內容更臻完善。最新版的施羅斯運動療法,又被稱為「新版強效施羅斯(New Power Schroth)」是「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的一部份,適用於輕度、中度和中重度的彎弧。當胸椎彎弧超越70度,建議採用傳統的施羅斯療法;當彎弧少於70度,就該採用施羅斯療法的最新版本(即「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因為它學起來較為簡單、而且會同時關注矢狀面的矯正、強調減輕脊椎的負重與平日維持姿勢矯正的重要性。

 感恩與期許

      回顧施羅斯療法的百年歷史,我們感念德國施羅斯家族三代人的努力,讓脊椎側彎這個曾經讓醫學界一籌莫展的疾病,褪去神秘的面紗,使患者擺脫手術的宿命,以不開刀的復健方法,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與改善。本人於2011年5月遠赴德國學習傳統施羅斯(Schroth)體系的完整治療方法,並將其精髓應用於台灣脊椎側彎患者,效果卓著。2015年9月我跟隨韋斯醫師學習最先進的「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快速。本人於2019年受韋斯醫師委託在台灣地區推廣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期望能以科學實證的矯治方法,造福台灣脊椎側彎的患者。正如韋斯醫師的母親克麗斯塔‧施羅斯女士所言:「脊椎側彎並不是上天的詛咒」,它只是脊椎疾病的一種。積極執行正確的姿勢改正、力學治療、矯正運動與適時穿戴背架,有95% 的機會能改善或控制病情,避免手術。期盼有更多的醫療專家加入我們的體系。讓全台灣的側彎孩子,不論身處城市或偏鄉,都能得到最好的復健醫療照顧。

韋斯醫師與其母親克麗斯塔-施羅斯(Christa Schroth)女士,一起治療一位重度脊椎側彎成年患者。摘自Dr. Weiss著: 我有脊椎側彎/第十版

 

本人於2011年5月前往德國Bad Sobernheim施羅斯復健中心學習傳統施羅斯(Schroth)體系的完整治療方法,攝於該中心大門口。

本人於2015年9月跟隨韋斯醫師學習最先進的「施羅斯最佳實踐療程」,於進修期間與韋斯醫師合影。